顯示具有 13 Foxtro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13 Foxtro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0月1日

最近的戰事速記與心得(二)。


幾週下來,幾乎"瑪麗亞:奧地利繼承戰爭"已經成為必開之一。

在二十多場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著千奇百怪的戰法,有時候我覺得反而不一定是爭輸贏,而是幫設計師測遊戲,開發無限的可能XD








紀錄一下最近的戰事速記與心得。





Twilight Struggle/冷戰熱鬥


這場主要是閔喬帶著我玩,教我順便也讓我學習冷戰熱鬥,由我扮演蘇方,而閔喬是美方。

我也知道這款遊戲吃熟悉度,所以開場就直接東德就掰掰,丟掉,然後一些牌掌握的不是很好,計分牌
弱勢,早期就變成美方16分遙遙領先XD。

後來東歐有被我拿回來,開始在非洲跟東南亞布局,分數有拉近了許多。

印象最深刻的是中期,我中了"捕熊陷阱"竟然三回合都爛骰解不掉,被迫棄牌,在這段期間美方大舉進
軍中南美,也把我的東南亞翻掉,同時我原本想要計分的卻賺不回來,尤其是中南美洲實在是很難入侵
,最後閔喬就在中南美計分下,KO掉了我的初體驗......

其實冷戰熱鬥一直想開,卻一直錯過機會,這次終於能夠一償宿願,雖然很需要多玩幾場來了解整個牌
組,以及打法跟技巧,有些人會討厭這種吃熟悉度的手牌遊戲,感覺就是"虐菜",不過除了冷戰背景我
很喜歡外,我倒是覺得這樣才有競技感,當然整個事件牌價上這種競爭的代入,非常符合冷戰時代兩大
強權的較勁。

雖說如此,有時候太多戰爭遊戲又融合了外交跟探判,會覺得口乾然後舌燥有點虛脫有點累。
撇開熟悉度,能夠很單純很直接的面對面衝突,不論是你打我兩刀我踢你兩腳,還是影響力布局,爭奪
區域的控制,你搶下來我搶回去這種方式,這種對決,是很棒的體驗。








【Maria/瑪麗亞:奧地利繼承戰爭】

很難得的少數幾場能夠挺進1743年XD,如果以事後諸葛論來說,那麼,普魯士從頭到尾就沒打算想贏
,想贏的護皇軍。

這場幾位玩家彼此之間的張力很夠,同時手牌跟進攻點也掌握的不錯,丹尼扮演的是普魯士,阿昇則是
法軍,又是我當了奧地利。起始的手牌上很單純的都抽到紅心跟方塊區的牌,波希米亞的部分,也就是
防守點可以拉到西利西亞的中間以及巴伐利亞邊境內。

巴法開場分軍雙路線一路搶布拉格,一路往維也納移動,所以我把合軍,重兵布在布拉格附近,另一路
則在紅心區擋普軍,雙塔兩個在繞圈圈的輪流換防,同時第一戰有嚇到法軍,利用方塊優勢重擊巴伐利
亞(其實我兵很少,剛好對方也是試探,所以就被唬住,幾張大牌出來打退)。



至於普軍的推進,對我來說很正常的大致上1741年結束前推到了國界處,薩克森也往布拉格進軍,此
時的普魯士藉由跟法國談合作,對於布拉格的佔領假外交真佈局(這是事後回想)。

從1742年開始,我冒著被斷補的危險強行擊破普軍 Leopold,加上百搭牌一舉造成薩克森中立。
我突然警覺到,唯有這樣布拉格變成空窗,因為都沒人去拿下,法軍也注意到這點,趕緊合軍往布拉
格衝刺,而我也回頭趕到,準備迎戰法軍,普魯士此時進軍非常的緩慢,不知道盤算些什麼。

而另一頭則由 Khevenhüller和 Batthyány的主力部隊(16)進軍西利西亞,除了目標是普軍補給車外
希望能夠奪回失地。

1741年的冬天,原來法軍轉移目標把兵捕在了尼德蘭,而波希米亞的部分等我與普軍衝突後再繞道伺
機拿取。尼德蘭的部分,除了開場選票區拿下這個標準SOP外,令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護皇軍的好戰,
屢屢跟法軍開戰,但是我需要這樣,解決來自法軍的壓力好讓我去專心面對普魯士。

進入到1743年,我認為關鍵時刻就是這裡沒有去拉一下政治,整個崩盤,普軍遠征軍被放出來,造成
我的北上軍隊就算有兵力優勢,但是卻沒有手牌優勢,並且捕給線比普魯士還慘,算盤打壞了,加上
義大利不小心的形成扣牌狀態,讓我感到非常的懊惱,不過事實上我還是一直抓襟見拙,普魯士由於
變相的停戰,在手牌上及花色壓著我使我沒辦法介入政治,而變主導了政治階段。

而護皇軍消耗法軍的戰力到了臨界點,法軍幾乎被整個打倒,我以只能順水推舟的去放掉尼德蘭給護
皇軍自己去守,也就是整個放空不幫忙,希望法軍能夠藉此來反而給護皇軍壓力。


不過被打穿的法軍,因為關鍵時刻的算錯補給,造成已經來不及擋住護皇軍,而我 Arenberg此時
正趕在從後方攻打巴伐利亞的路上...........

最後法軍3,普軍4,奧軍2,護皇軍獲勝。


2014年8月21日

最近的戰事速記與心得(一)。

今年可說是戰棋年,突飛猛進的一年,紀錄一下最近的戰事速記與心得。
























【1775:Rebellion/1775:叛亂】

這款遊戲,由我扮演美方大陸軍與民兵,而泰羽則為英國軍方,正規軍與保皇黨。

戰事初期,英國正規軍大量由魁北克及紐約州壓制我的大陸軍,以至於我打著游擊戰術邊打邊跑,
一路退到了維吉尼亞與南卡兩州。 

此時的美洲大陸分成兩半,雙方殖民勢力一直僵持著。

最後,英軍方強大的正規軍以及盟友黑森林軍的雙管齊下,以至戰局對我非常的不利。
英方趁此率先宣布停戰。

最後回合,想不到竟然抽到蒙哥馬利以及法軍支援,於是強行在羅德島打開缺
口,最後反倒是9:7,我所率領的美國大陸軍獲得僥倖的勝利。

1775與前作1812來相比,的確我會喜歡1775,因為在1812的戰術推進上,太過於強勢,例如殖民地的奪
是顯而易見的,加上你可以耍賴式轉進轉進再轉進,灑豆成兵,或是穿心式直接繞過防守線,你就會
感受到廣大而肥沃的土地無人看守,當然喜歡玩這種戰術的人我會推薦1812是首選,好像打籃球那樣快
反快攻,你來個區域聯防,我就專打你外線。

而1775就好比一個失火中的房子,起火點很多,一次全滅不太可能,反倒是火太大先放掉,先從小火滅
也可以,雖然有些遊戲,你放著不管他就一路燒著你,但是因為1775的"區域控制"玩法,會讓你很有選
的空間,一團泥濘的地方,等到雨停了,在踩過去也不遲。

也就是因為這樣,1775在戰術上需要拿捏,停戰以及勢力奪取並不是馬上,而是布局在布局,所謂,天
地利人和(這款遊戲應該是:卡運、骰運、敵手心態),到頭來被翻盤是常有的事。





















【A Few Acres of Snow/北美風雲錄,aka雪嶺悍將、幾畝雪XD】


先撇開這款的敗筆BUG說,這的確是款非常有趣的遊戲,尤其是他用斗咪的玩法來詮釋敵我雙方的資源
戰力,我把他解釋為雙方將軍的運籌帷幄、錦囊妙計。不過對於區域卡,區域的控制也是變成抽牌,甚
至會卡你的手牌,這一點就有點沒有帶入感,或許我需要有人更好的解釋來說服我。

為啥我要對這個區域有所控制或是布局,沒辦法掌握?可能是當年的殖民因素還有那種未知的大陸觀。
還是有點怪怪的XD

那麼,綜觀以上,這是款有點苦的戰爭遊戲,行動上跟配置乃至於打法戰術,沒有太多轉圜的餘地,也
吃經驗。

這場由我當財大氣粗的英軍,而阿正則為海盜法軍。
我是憑著上一次的記憶打的,所以我深知Albany的重要性,所以率先拿下。

自此雙方都在此地展開攻防戰,原以為我可以打著消耗戰,不過後來想想,我英軍耶~幹嘛打消耗戰,
上我的警覺性不夠,感覺一直在作浪費錢的動作,以至於添購兵力的速度沒有阿正快。

兩場重要的戰役Albany跟Casby都輸掉,加上阿正手中搶了一堆原住民在那邊擾亂我,或是動不動就Raid
偏偏我想要趕快蓋要塞卻蓋不出來,這邊有卡手牌又吃手牌運,有點懊惱。

最後被阿正控制的法軍一路搶到底,紐約淪陷,法軍獲勝。
























Napoleon's Triumph/拿破崙大捷,aka奧茲特里茲之役

這遊戲我跟RD都很愛,於是馬上找時間來試跑,很可惜的沒有打完,期待下一次的相遇XD
之前我有款Guns of Gettysburg,那時候規則書就有說明他採用這款的規則加以強化,這次終於一睹
拿破崙的丰采。

起始配置是固定的,也就是雙方兵力你知我知,但是上了戰場的"佈陣配置"就不得而知了,戰局開
打時,到底對方藏了什麼東西,也必須靠著規則上的佯攻來試探,或是打了才知道。

這種戰爭迷霧,非常符合戰場實況,尤其是那個小木塊一列列的推進,一列列的站台嗆聲,這種抽
象的美感我非常喜愛。相較於關原之戰,木塊就作的太大了,疊起來真的....恩,一看就兵力強大,
但是對於戰場比例的掌握就很醜。

遊戲中大至分成步兵、騎兵跟砲兵,步兵是這場戰事的主力,在傳統陸軍戰的中流砥柱,尤其拿破
崙一改法將傳統的消耗戰,改變為線型戰術,所謂的快攻流,不過目前這部分還完不出來他的韻
味。騎兵速度快,戰力弱,偵察或是強推前線作戰術性的試探,猜猜對方葫蘆裡面的藥,這一點輔
輔相成。

砲兵在這裡可以說是"砲台",開場布陣之後就很難去動他,大砲架好又要移位撤退,必定人仰馬翻
死傷慘重但是也因為這樣你所設好的"陷阱",怎麼樣的讓對方去買你的單,誘導來砲兵前逛街給
我轟一下,因此布局與地型考量是這款游戲重點。

因為這款遊戲很吃地形,開闊、丘陵、城鎮、要塞、濕地......等等,每個設立前線點,或是開戰點
都是你的量,各種地型的優劣加成,配合戰爭迷霧的設計,加上本身是玩劇本為主,所以情境跟
歷史感相當優秀

期待下一次的戰報。
























【Rivet Wars/鉚釘戰爭

這款相當歡樂的一戰背景遊戲,帶有濃厚的蒸氣龐克感的微縮戰棋,這些大頭兵相當的可愛,對於
陣營的刻劃又栩栩如生。

當然,常會有人拿來跟Dust來比,我倒覺得這款有這款的特色,兩個是不同型態的遊戲。

在吉姆邀約下開啟了這場戰爭,我使用美軍方,美軍的火箭彈兵跟砲兵相當的不錯,而吉姆的德軍
有著各式令人嘖嘖噴奇的戰鬥機甲,跟無敵風火輪XD

既然是一戰,壕溝戰場的成份很重要,加上是玩劇本,搶奪據點,每回合都會有重生的點數可以購
買兵力,於是說這是一款源源不絕的戰鬥遊戲。

我很喜歡這一點,就戰爽爽啊~

當然在各兵種的能力上,這款遊戲很直觀的就是"一物剋一物",於是我某區被打敗那我就換另一種
來剋你這樣的競爭模式,或許有人會不喜歡,導致在布局上偏向下象棋這種樣式。

我跟吉姆兩人你來我往,我用砲兵反擊他的機甲,他的瓦斯兵搞得我烏煙瘴氣的,讓我很頭痛,英
雄人物需要耗費較大的資源點,所以派出的時機很重要,關鍵時候前線還撐得住,我就馬上派我的
"美軍小馬"騎兵英雄衝鋒陷陣。

最後,連出幾張目標卡,先完成目標,由我扮演的美軍獲勝。
























【Maria/瑪麗亞:奧地利繼承戰爭】

這裡要先謝謝阿正與JC,在今年終於完成了開全規則的目標。

不愧是譽為"最佳三人戰棋",整體的韻味很夠份量,也同時讓人想要深刻的去研究戰術及策略
改天有空,一定好好寫篇戰報以及策略分析。

間單的來說這是二家打一家的遊戲,法軍與普魯士強暴奧地利,但是中間維持著"恐怖平衡",法軍
往往有著地利,而普軍則是充滿了手牌的財力。

奧地利?
只能靠智慧來解決這場戰事,他的矛盾點在於普魯士想要贏,可是法軍也想要贏,當奧地利撐不住
的時候雙方則計算最大利益。那麼,奧地利的春天到來,包括政治談判上,包括尼德蘭區的聯軍壓
制法國本土,在在的都是你可以抓住的契機。

最近連開了數場,皆由我扮演奧地利,這種被虐的苦中作樂,讓我很重新的思考"戰棋"遊戲的本質
跟他的設目的為何?

並不是你想要硬幹法,想要去拼牌拼骰就一定拿的到,尤其是瑪麗亞的拼牌,非常符合那時代的"消
耗戰",這種打人三千自損五千的打法,非常不洽當,而在規則上冥冥之中,就暗許也釋出了奧地利
該走的一條路。

大部分時候,我都敗於一點小差錯,例如頑固的兩面作戰,這樣根本沒有談判的空間也沒有談判的
籌碼,不然就是我犯了調度錯誤,原本可以堅持住,卻被勢如破竹。

當崇貞皇帝打開家門時,眼前竟是一堆流寇,還來不及想著清兵到底要不要入關,就在找尋上吊的
地點。

瑪麗亞是款連通管的遊戲,連通管維持一種平衡,偏哪一邊水就溢出來,溢的越多管內水也就所剩
無幾,那麼,還會不會有平衡呢?

我一直在思考倒底奧地利整體戰略該趨向於主動還被動。

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玩法,前些日子的教學場,由RD扮演的普魯士太過於保守,但是在政治上
取得主導權,閔喬的奧地利主動出擊,攻擊是最好的防禦,郭哥的法國雖然掌握不到戰局優勢,但是
關鍵時刻的順水推舟,卻使得立於不敗之地。

這種三人互相牽制,亦敵亦友的感覺,是我愛瑪麗亞的原因。
























【Sails of Glory/榮耀之帆

同屬Wings系列的遊戲,這一次焦點放到17世紀大帆船身上。

延伸閱讀:Wings Of Glory

很可惜上次是臨時試跑,體驗一下,沒有玩的比較深入,下次得要好好體會。

相較於前面同系列,以及類似系列作,這一款目標在於"口味深度"
鉅細靡遺的把海戰,帆船性能都給擘劃出來,包括船種間的性能,這一點大船與小船,快船與戰船
的優劣特色作的很好,因為你要掌舵,包括水手的動作指令,乃至於風向的預測、操帆,作的非常
擬真。

但是,這種模擬控的遊戲,不一定適合全部的人,大部分時候就是玩的"手忙腳亂"
但是,手忙腳亂也是樂趣啊(茶~)

打仗嘛,哪有一帆風順,簡簡單單的就丟幾顆骰子判定,這款遊戲由於所需的指令比較多,相對來說
就有可能發生,對方在你左舷,結果你右舷開砲,左舷忘了裝填的烏龍。

不然就是上一秒還在對方船尾,準備登甲板肉博,刺刀都上好了,結果一陣北風吹來,變成船距拉
開,對方砲打個你措手不及。

很多遊戲都強調單位的性能差距,是否能力挽狂瀾,抑或一蹶不振,並且機制與時代背景代入感,
這款絕對擁有。